纪竞垚:银发群体就业岗位开发须统筹好三个关系

2025-06-14 09:30:10BY:lyw
【字体: 打印

内容提要: 
随着快速加深的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向劳动力市场传导,银发群体就业成为一项社会议题,“活到老,干到老”将是大势所趋。考虑银发群体就业,需要跳出老年人再就业的传统思维,统筹考虑银发就业与青年就业、企业成本及家庭照料的关系,创造更加适合银发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推动银发群体就业,应跳出仅将老年人再就业视为就业市场补充的传统思维,要综合考虑银发群体就业对社会、企业和家庭的影响,统筹好三个关系。

| 统筹好银发就业与青年就业的关系

有人认为,银发群体就业将对青年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在青年就业承压的当下,担忧推动银发群体就业会缩减用人单位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名额和下调工资曲线,不利于青年群体就业。事实上,青年群体与银发群体的就业岗位存在错位分布。据2025年财新智库《中国养老产业研究报告》数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50岁以上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6%、16%和12%,这些工作岗位往往将35岁作为年龄限制加入招聘条件,受银发群体就业影响较小。对于农业、建筑业、采矿业等体力劳动强度较大的一二产业,由于年轻人接受度不高,对银发群体就业的影响也较小。但对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以及教育、卫生等行业,银发群体对青年群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就业挤压效应。

| 统筹好银发就业与企业成本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劳动力老化往往伴随劳动生产率降低、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减弱、健康风险增加,对就业环境和权益保障要求更高,企业出于成本考量,为银发群体提供就业岗位的意愿有限。

实际上,通过建设老年友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就业支持,能够维持大龄劳动者的工作能力(王尚慧、胡湛,2024),降低企业成本。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政府对雇佣老年人的企业给予稳岗补贴。对于大型企业,每雇佣一位老年人给予50万日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及以上补贴,对于中小企业则给予每雇佣一位老年人不低于90万日元(约合4.5 万元人民币)的补贴。企业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有意愿继续工作的银发群体,将工资调整到退休前工资的30%— 40%,但其可终身领取企业年金,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银发群体就业。

| 统筹好银发就业与家庭照料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国老年人肩负隔代照料使命,为减轻年轻人的照料负担贡献了重要力量。一旦银发群体外出就业,在社会化育幼服务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的育幼成本。此外,受传统观念影响,有老年人及其子女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应居家安享晚年,甚至将老年人再就业视为子女不孝,从而抑制银发就业市场活力。

推动银发群体就业,需要考虑当前银发群体家庭角色的现实情况,探索弹性、灵活就业制度,加强代际协作,帮助银发群体兼顾工作与家庭。同时,践行积极老龄观,倡导老有所为,提升社会和家庭对银发群体就业的认可度。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本文完整版刊发于《中国发展观察》第4期,原题为《“投资于人”背景下银发群体就业的基本趋势及对策建议》

Baidu
新力18体育